90%的感冒無需用抗菌藥!別再濫用了!
來源:安安科普 更新時間:2022/8/15
夏季感冒的人也不少,經常進出空調房,內外溫差大,很容易引起打噴嚏、感冒癥狀。有些人一感冒就吃特效藥,被視為“萬能藥”的抗菌藥總在患者的首選名單之列。不管大病小病,只要感冒發燒就吃抗菌藥,其實這是一種錯誤觀念。
專家建議,大多數的感冒患者不需要服用抗菌藥物。當感冒有發熱癥狀或并發其它癥狀時,應及時就診,在明確有病毒或細菌感染,出現黃膿鼻涕又同時伴有發熱和血白細胞增高等感染現象時,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選擇合適的抗菌藥物使用。
抗菌藥物僅抵抗細菌,對病毒無任何作用
抗菌藥物主要有頭孢霉素、紅霉素、青霉素等產品,但目前90%以上的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,而這類抗菌藥物僅僅是用來抵抗細菌,它對病毒沒有任何作用。如果濫用抗菌藥物,除了增加抗藥性甚至產生毒副作用外,對治療病毒性感冒沒有任何效果。
可能有些人會認為之前感冒吃了抗菌藥物很快就好了,但其實這不是抗菌藥物的功勞,病毒性感冒有一個自限過程,絕大多數依靠自身的抵抗力能痊愈,而并非是抗菌藥物起了作用。
符合以下條件的可考慮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,要使用抗菌藥
病情嚴重:發熱≥39℃,持續3-4 天,有膿性鼻涕、嗓子紅腫、濃痰等這類嚴重的癥狀或體征。
病情持續:>10 天無改變,流鼻涕或咳嗽。
病情惡化:在典型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持續了5-6天并且初步改善后出現癥狀或體征(新發的發熱、頭痛、鼻分泌物)。
必要時去醫院做個血常規就能大致判斷了。主要看指標里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,還有淋巴細胞。如果檢查結果顯示:白細胞值不高,而且C反應蛋白(CRP)值不高,應該是病毒感染;如果白細胞值高,中性粒細胞分類為主,CRP值高,大概率是細菌感染。
一旦合并細菌感染該如何選擇抗菌藥呢?
一般上呼吸道感染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、鏈球菌等,以革蘭氏陽性菌為主,我們一般經驗性選擇一、二代頭孢或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等,如頭孢氨芐緩釋片、阿奇霉素片等。如果感染較重,要根據痰培養或咽拭子,結合藥敏試驗合理選擇抗生素。
如果感冒了不使用抗菌藥物又應該如何處理呢?
多飲水和多休息,并補充大劑量維生素C(成人1000毫克/日,兒童500毫克/日)。
大劑量維C可以增強體內血液中白細胞吞噬細菌以及抗病毒的能力,縮短感冒病程。注意!只有大劑量維C才能起到增強抵抗力的作用,小劑量維C(60毫克-100毫克)只能滿足日常攝入需要,并不能預防和治療感冒。
體溫超過38.5攝氏度的患者,可以適當用一些退燒藥,但最好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。如果頭疼或咽喉疼痛,可使用一些咽喉片、解熱鎮痛等藥物。如果咳嗽不是很劇烈,沒有痰,也不要濫用抗菌藥物,服用一些去痰劑即可。
本站系本網轉載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和其它問題,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處理!